联系电话:13704003099     13704001399

十二艺节舞台上,古老非遗正在燃放青春

浏览:1721 作者: 来源: 时间:2022-08-19 分类:新闻动态
千年遗存石窟壁画上的飞天,在芭蕾舞剧《敦煌》中呈现出别样风情,让11.73亿观众通过央视春晚平台欣赏到中华文化的瑰丽;传说中的妙音天女“活化”在舞剧《唐卡》里

  千年遗存石窟壁画上的飞天,在芭蕾舞剧《敦煌》中呈现出别样风情,让11.73亿观众通过央视春晚平台欣赏到中华文化的瑰丽;传说中的妙音天女“活化”在舞剧《唐卡》里,“酥油灯舞”改编的手姿舞《丝路绽放》还出现在亚洲文化嘉年华上;《醒·狮》则把非遗项目南狮舞到了年轻人心里,纪录片、漫画书、文创产品拉近了艺术与观众的距离。

  敦煌壁画、热贡唐卡、岭南醒狮……古老非遗正以不同形式燃放着青春。观众欣喜地发现,这些“国家宝藏”竟都汇聚到第十二届中国艺术节的舞台上。

  纯手工狮头,全手绘港漫,舞剧IP化吸引年轻人走进剧场

  伏地能蓄势,攀高敢采青,醒狮醒国魂,击鼓振精神。昨晚,舞剧《醒·狮》亮相十二艺节,广州歌舞剧院把非遗舞蹈带到东方艺术中心,赢得满堂彩。起源于清代道光年间,有180多年历史的黎家狮出现在舞台上,狮头造型饱满,形象温和,纯手工编扎。特别是全剧核心道具“白金狮头”,制作工艺精致复杂,需要经过大大小小1000多道工序才能完成。25年前拍摄的电影《黄飞鸿:狮王争霸》,影片中黄飞鸿手中舞动的狮头就是来自佛山黎氏传人。这一次,黎家狮第五代传人黎婉珍坐镇,为剧组制作了十几个精美狮头,每一个都是非遗传承的杰作。

  目前,《醒·狮》漫画正受到追捧,手稿刚刚获得第15届金龙奖最佳动漫品牌奖,还接连亮相广州动漫游戏盛典、中国(深圳)“文博会”。“我们正尝试《醒·狮》IP化,拍摄的相关纪录片也参评了中国(广州)国际纪录片节。”林凯彬介绍,舞剧已经推出了道具狮头、狮鼓U盘、行李牌、钥匙扣、挂饰等全套文创产品。

  呈现艺术之美,更展示真实人性,激发直抵心灵的力量

  “一声炮响、义律埋城、三元里顶住、四方炮台打烂、伍紫垣顶上、六百万讲和、七星旗扬扬、八面埋伏、九九打下、十足胜利。”舞剧《醒·狮》的尾声,应和着激昂的鼓点,舞者们吼出这首粤语民谣改编的《胜利歌》,许多观众眼里泛起泪花。此时此刻,古老的非遗传承不仅“活”在舞台上,也顺着剧情故事走进观众心里。舞剧以“醒”为神、以“狮”为形,故事源起三元里反侵略斗争的史实,讲述两位舞狮少年面对爱恨情仇、家国大义不同人生抉择时的自我觉醒与蜕变。有大学生观众在社交媒体上留言:“早些年学到三元里抗英这段历史,没觉得如此血肉淋漓,现在回头看看是痛心疾首。”

  醒狮不仅代表了南粤大地的本土文化,更代表了中华民族自古以来所具备的自强不息精神品格。“一方面,今天的年轻人看到祖国强盛,对中华崛起充满信心;另一方面,广东醒狮源于岭南,是当地人众所周知的事物,具有很强的民俗性、地域性,也很有仪式感。当身边的熟悉事物以艺术的形式呈现在眼前,观众很容易产生共鸣。”编剧罗丽说:“两种情绪交织到一起,《醒·狮》就在年轻人心里扎下了根。”

  无论《醒·狮》还是《敦煌》《唐卡》都没有在舞台上堆砌非遗元素,而是在呈现艺术之美的同时更展示了真实的人性。《醒·狮》把时代背景设定在1841年的三元里人们抗英,芭蕾舞剧《敦煌》则把千年遗存与一代代“敦煌人”的故事融于一体。中央芭蕾舞团的舞者用足尖谱绘着一幅生发于心的“传世”画卷,也用足尖燃起一盏守望信念的不熄“心灯”。不同于《醒·狮》《敦煌》基于真实事件或人物的创作,《唐卡》虚构了“三生三世”唐卡艺人的故事,他们以生命作画,虔诚并执着地传承弘扬唐卡绘画艺术。通过充满仪式感的舞蹈语汇,观众了解到唐卡制作过程,也体悟了深邃的藏文化主题。觉醒和蜕变、信仰与坚守、纯净的心灵,当人性中的美好绽放在舞台,古老非遗由此跳出了符号化的藩篱,激发出直抵心灵的力量。(宣 晶)

[ 责编:张晓荣 ]